联系我们

0552-3086943

byyfygcp@163.com

0552-3086943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呼吸专业

发表于:2020-03-25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科成立于1964年,由全国著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呼吸学会首届主任委员陈慧漪教授创建,在陈慧漪、王安潮、徐风珍、陈余清、刘超等历届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学科获得了长足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呼吸疾病诊治与人才培养基地。1984年学科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至今共培养硕士60余名,其中包括全国知名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北京安贞医院朱光发教授、湖南省立医院李文朴教授等;1987年建立呼吸内科研究室;1992年安徽省内最早成立了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1997年经安徽省卫生厅批准为首批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的呼吸重点专科,在连续三个建设周期内,均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评审;2008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同年,呼吸内科实验室被省科技厅评审为安徽呼吸系病临床基础研究省级实验室;2008年牵头成立肺癌综合诊疗中心,2009年经安徽省卫生厅批准为安徽省肺癌综合诊疗中心,为国内最早开展肺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中心之一;2010年牵头成立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陈余清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同年本学科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认证;2011年响应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建议,医院正式将呼吸内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呼吸病学发展趋势,为学科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并于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呼吸专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规模,形成了肺部肿瘤、感染性疾病、慢阻肺、哮喘、肺间质病,肺栓塞及肺血管病、睡眠与呼吸生理、呼吸危重症及介入呼吸病学等亚专业;专科门诊、肺功能室、纤维支气管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病原检测室及呼吸病实验室(安徽省呼吸系病临床基础研究省级实验室挂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为推动学科的发展,自70年代起先后在国内率先或较早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通气、弥散、IOS)、运动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检查等。呼吸实验室近3年投资总额达800万余元,拥有了最先进的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等。同时积极开展多项医疗新技术:胸腔镜检查、纤支镜下支架置入、微波治疗、冷冻治疗等腔内介入治疗、B超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查、呼吸睡眠监测、支气管腔内超声等,已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疑难、危重疾病,常见疾病(如哮喘、呼吸道感染、肺栓塞、COPD等)均已形成一整套诊断和治疗流程规范,其诊治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具有很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我科有6位主任作为省级专家组成员由省卫生厅派往省内多地市指导并参与抢救急危重病人,如:SARS、手足口病、甲流和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以及三光气泄露、氨气泄漏等突发事件。并多次得到卫生部等领导、专家表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拥有3个楼层,床位118张,RICU 8张;所有的工作日均设有专家门诊及专病门诊。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RICU病房等。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呼吸微创诊疗中心500平方米。

科室注重加强医、技、护、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派人到德国、美国、法国及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北大附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肺科医院等国内外学习交流,以扩大视野,提升自我,力求与国内领先领域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引进基础研究型人才,提升本学科的整体实验研究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对本科室中﹑青年医师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使其掌握相应的诊疗技术;定期主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扩大我科在省内的影响力,促进全省呼吸病学的发展。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长期坚持在临床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呼吸专业临床经验,每周主持疑难危重病例查房;业务骨干均掌握气管支架、APC、电凝电切等介入性诊疗技术;中青年医生经过严格的临床培训,主治医生必需进行肺功能及支气管镜培训,能够进行独立操作。

主攻方向:学科发展以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COPD合并呼衰的各种抢救,肺癌的早期分子诊断、靶向治疗、综合治疗及呼吸病的介入治疗为主要技术特色。对于肺间质疾病及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很高的造诣。

诊疗设备方面: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心肺运动仪、肺功能仪、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及图像处理系统、支气管腔内超声、电子内科胸腔镜、睡眠呼吸监护仪、微波治疗仪、APC、冷冻治疗仪、CO2培养箱、PCR扩增仪、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超大型低温冰箱、超净工作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系统、显微镜及膜片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及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生物显微镜、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系统、超微蛋白/核酸定量仪器、液氮罐、低温冰箱、标本库管理系统、双向电泳仪、肺功能仪、呼吸气冷凝器等多种配套设备。

科研成果方面:已获得的科研成果有:

2013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安徽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安徽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